1937年,仙師曾乩示園內分屬五行的建築,包括:金形「飛鸞台」、木形「經堂」、水形「玉液池」、火形「盂香亭」、土形「照壁」,五行俱全,使嗇色園得以永垂久遠。五行建築於1938年建成後,黃大仙師曾乩示曰:「日後如有修葺,亦應照足尺寸方向,不容改變也……三教同源,五行齊備。」可見五行建築對黃大仙祠的重要性。
位於經堂前的玉液池為一圓形建構的噴水池,屬五行的「水」格局。1936年,黃大仙師命於盂香亭後加建玉液池。工程由嗇色園弟子阮靜誠道長捐資建成,以磚砌成的十字通花圖案建成,池中水深九尺,種植荷花。池水則長流池外,寓意眾弟子財通四海。
1961年,為吸引遊客來園,玉液池進行重新粉飾,池中養有金魚。後為免孩童誤入池中遇溺,故加裝鐵網。至八十年代,玉液池重新設計,製作噴水球美化景觀。1993年,玉液池再度進行重新設計,以七朵蓮花為造型,寓意「七寶」:道家修煉以人身之精、血、炁、髓、腦、腎、心為七寶,歸身不散,便可煉就大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