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7年,仙师曾乩示园内分属五行的建筑,包括:金形「飞鸾台」、木形「经堂」、水形「玉液池」、火形「盂香亭」、土形「照壁」,五行俱全,使啬色园得以永垂久远。五行建筑于1938年建成后,黄大仙师曾乩示曰:「日后如有修葺,亦应照足尺寸方向,不容改变也……三教同源,五行齐备。」可见五行建筑对黄大仙祠的重要性。
飞鸾台(又称铜亭)初建于1924年,为黄大仙师静室及仙佛聚会之地,乃以往扶乩场地。在飞鸾台规则十条中,严禁喧哗吵闹,以免惊扰仙师及列圣仙真,非会员弟子不可内进。后来啬色园建筑都依据仙师乩示,按五行属性的佈局而兴建,飞鸾台于1936年首次重修。
铜亭在1989年重修落成,内外四周皆镶嵌上铜片,属于五行中的「金」格局,为香港第一座铜亭,门顶挂有李太白乩笔「飞鸾臺」三字,据说该处早年曾是「扶乩」的神坛,现时已被弟子视作为黄大仙师的静室,室内除供奉黄大仙师外,亦供奉有「朝阳得道启善菩萨」。顶部四周更挂有《黄大仙宝经》的经文书法,门外对联「存险心勿到此地,修善果可登斯门」,发人深省。